第902章

類別:女生頻道 作者:江雲嬈,裴琰字數:2088更新時間:25/02/25 07:33:37

至此,天瀾五年,百年世家趙氏,消失在了熊熊烈火之中。


大火燒了三天,連救火的人都沒有。


裴琰說,他心裡的火燒了五年,也沒有人救,這一次,也不讓人救趙家。


趙氏,三日後,男女老少變成幾百具焦屍,扔去了荒野,連一座墳都沒有。


次日早朝,文武百官列於兩側,帝後二人同在龍台上盛裝而立。


底下站著腿腳不太利索,面色黝黑,已經年滿七歲的太子與二皇子裴昀。


太子性情陰郁,但禮儀周全,身子挺得筆直,


金冠朝服理得極為穩重,他上下打量了自己這個一臉天真的皇弟一眼,高高擡著下巴:


“皇弟不必過於較真,不過是裴國公與那些朝臣們要咱們走走過場。


今日過後,孤依舊是太子,你依舊是皇子。”


魏太傅親自教養他,且早已經將所有皇帝會問的問題,都已經給出標準答案給他過了一遍。


面對這個隻有五歲,才剛剛學會寫自己名字的皇弟,他壓根沒有放在眼裡。


裴昀搓了搓自己的屁股,黑亮的烏眸像極了江雲嬈,他嘴裡還在吃糖:


“大皇兄你開心就好。”


裴琰垂眸看了下來,看見裴昀一臉輕松,像是來參加宴會一般的開心,又是搓屁股,又是吃糖。


老父親的臉都黑了,旁邊的魏婉瑩陰笑不止:“皇上別憂心忡忡,總歸大皇子是個有出息的。”


這場比拼,是裴琰想的主意,裴國公去刺激的魏婉瑩父親魏太傅。


賭的,便是裴國公這些年來對裴昀天賦的認知。可裴琰說,當皇帝,除了天賦,還需要一些運氣。


除此之外,想要平平順順,不大動幹戈的替換掉太子,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了。


也是在半月前,裴國公與自己的那群老兄弟,以及裴昀手底下的心腹大臣開始在朝堂上推波助瀾。


說皇上當年冊封大皇子為太子是要遠赴匈奴去做質子的,是以冊封時是極為倉促的,並未驗證其有沒有做儲君的能力。


現在大皇子與二皇子都是嫡出,從皇位繼承的角度,二位皇子擁有平等的權力,也該給二皇子裴昀一個機會。


裴國公與魏太傅皆在天元宮,裴琰坐在龍椅上,一語不發,看著二人。


裴國公笑嘻嘻的道:


“唉,老夫覺得大皇子當太子沒有任何問題,


隻是前幾年大皇子腿腳不利索,腦子也不大利索,老夫這不是替皇上擔憂嗎?


老夫覺得應該將兩位皇子拉出來,當著文武百官的面,一同見證一下儲君風姿,也好讓大周的百官們心底對大皇子臣服不是?”


魏太傅一身紫袍,冷笑一聲:“老匹夫,你又在打什麼鬼主意?”


裴琰啟聲道:


“裴國公沒什麼意思,朕覺得二皇子肯定是比不過大皇子的,畢竟他年紀小,大字都不認識幾個。


朕之所以這麼做,就是想讓文武百官都放棄對二皇子的想法,對大皇兒更加認可罷了。


魏太傅也清楚,人要有對比,才會凸顯優劣,要不然以後朝中一直會有人議論儲君之位,對大皇兒也不是什麼好事。”


裴國公指著他,笑了起來:


“魏太傅太沒有自信了,大皇子連五歲的小娃娃都怕,他可七歲了啊,別讓老夫瞧不起你的教學能力。


怎麼,大周儲君不敢當著文武百官的面,與五歲的小娃娃比拼一場?”


魏太傅挺直了兇膛:


“有何不敢,老夫親自教習出來的皇子,老夫有這個自信。”


早年間大皇子腦子不靈光一直被大臣們所詬病,


如今大皇子腦子好得差不多了,現下還真是一個掙表現,讓那群質疑大皇子的大臣閉嘴。


如此,魏家便是答應了。


七歲的大皇子與五歲的裴昀,這一日,正式開啟朝堂對決。大皇子對著滿朝文武,已經顯現出了一副是他們主子的姿態來。


福康公公當著文武百官的面,端著木盤走到大殿中間,高聲道:


“皇上一共寫了三個問題,現在請禦史台萬大人作為公證人,


當著滿朝文武的面,隨機抽取一塊木牌,抽到哪個問題,哪個問題便是考試題目。


為了公正起見,皇上與皇後娘娘,包括魏太傅都不參與評選,由文武百官來做大周江山未來的選擇。”


裴琰從龍椅上起身道:


“朕相信天意,更相信各位大臣對大周未來的期許。


儲君,乃國之傳承,更為國本。今日評選,朕便將大周江山的未來托付給列為臣工了。”


百官行禮道:“臣等謝皇上信任,必公平公正,選出大周未來最優秀的儲君。”


文武百官裡,隻有裴國公那幾人對裴昀抱有希望,其餘人,都對這個五歲的孩子沒有一點信心。


“這場比拼看起來毫無意義,明擺著來讓二皇子出醜的。


看來是魏家人想要堵住文武百官的嘴,斷了二皇子當儲君的希望。”


“負責教習大皇子的人可是魏太傅,魏太傅從前可是皇上的老師,他已經教出一任帝王了。


有什麼好比的,二皇子肯定輸。”


“是啊,太子不會更替的,二皇子現在都沒有老師,能回答個甚?”


禦史台萬眾山萬大人將福康公公木盤上左邊的牌子掀開了過來,那上面寫著:【如何讓匈奴俯首稱臣?】


文武百官看了,嘶的一聲,這考題也太刁鑽了,很明顯在挑事兒。


底下的大臣,甚至都想不到法子如何回應。


裴昀伸出手,禮讓道:“長幼有序,大皇兄先來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