批了一上午的奏摺,景平帝正好有些累了。
況且看看時辰,差不多也到了該用午膳的時候。
這會兒蕭京墨過來,正好可以陪他一起用午膳。
蕭京墨進殿後,先規規矩矩地行禮請安。
景平帝笑呵呵地沖蕭京墨招了招手,「免禮,過來讓皇祖父瞧瞧。」
蕭京墨依言上前。
景平帝對蕭京墨這個孫子是越看越愛。
蕭京墨的長相集合了蕭璟翊和雲茯苓的優點,小小年紀,便能看出日後定然是個俊朗如玉的公子。
而且這孩子不僅長的好,人也聰慧。
進禦書房這些日子,景平帝便聽那些教授皇子皇孫功課的大學士們誇了蕭京墨好幾回。
小小年紀,便把一些年齡比他還大的堂兄給比了下去。
有這般出色的孫兒,景平帝心裡自然是驕傲的。
驕傲之餘,還有幾分後繼有人的欣慰。
雖然人人都稱呼他是萬歲,但是景平帝心知哪裡有人能活一萬歲呢?
莫說是一萬歲了,縱觀歷史,能活過百歲的帝王一個都沒有。
能活過七十歲的,就已經算是很長壽了。
景平帝心知自己總有駕鶴西去的那一天,到時候這萬裡江山,都要交到繼任者的手裡。
景平帝冷眼考察了這麼多年,心裡最滿意的人選當屬蕭璟翊。
不僅僅因為蕭璟翊是他最心愛的女人給他生的兒子,是他最疼愛的兒子。
更因為蕭璟翊能力德行都很出眾,擔得起這份大任。
那把至高無上的椅子,代表的不僅僅的權力,還有與之相當的責任。
若沒有與之匹配的能力,承擔起那把椅子賦予他的責任,隻一味抓緊手中的權力,那麼無疑是一場災難。
無論是對天下人,還是對坐上那把椅子的人來說,都是災難!
蕭璟翊有能力,而作為他的嫡長子的蕭京墨,又展現出了非一般的聰慧,這就更加讓景平帝驚喜了。
王朝後繼有人。
最起碼兩代之內,大啟的江山依然穩固。
若是兒孫爭氣,說不定大啟會迎來盛世,萬國來賀。
景平帝心下感慨良多,然而卻不過是一瞬而已。
蕭京墨近前請過安後,問道:「皇祖父,昨日送來的生辰誕糕好不好吃?」
景平帝想起那清甜綿柔的滋味,點頭道:「好吃,皇祖父很喜歡!」
蕭京墨嘿嘿一笑,「是娘親特意給京墨做的,做好以後,京墨就讓爹爹給皇祖父送過來了。」
「皇祖父昨日吃到的是出鍋的第一份哦!」
景平帝臉上的笑意深了幾分。
「京墨有心了。」
「你娘也是個好的。」
「皇祖父知道你們孝順。」
祖孫兩人一道用了午膳,氣氛甚是溫馨。
用過午膳後,蕭京墨在紫宸殿的偏殿睡了個午覺,然後才去演武場上騎射課。
年關將近,年味一天天的濃了起來。
各家都開始採買年貨,準備過年。
雲茯苓看著下面管事報上來的採買單子,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。
大傢夥辛勞了一年了,也該發一波年終福利,好好犒勞一下。
尤其是她名下濟世堂,製藥坊和葯園的人。
這也是拉攏下屬,收買人心的機會。
不給出真金白銀的好處,誰會死心塌地的替你賣命?
在給了工錢的基礎上,再收到一筆額外的福利,誰會不開心呢?
拿到切實的好處,明白跟著她有錢賺,有肉吃,自然會死心塌地的跟著她幹。
雲茯苓在心裡琢磨了個大概後,晚間蕭璟翊回來後,雲茯苓便與他商議給下面的人發福利的事情。
蕭璟翊以往並未關注過這些。
這種瑣事,都有福管家去打理。
他想了想,道:「我隱約記得年節都是多發一個月的份例。」
雲茯苓已經從福管家那兒了解過了,便點頭道:「以前確實如此。」
「但是今年不一樣了,你娶了我,王府裡有了女主人,那當然要有新氣象了。」
「不然豈不是顯得我很沒存在感,有我沒我這王府裡都沒有變化的。」
蕭璟翊忍不住發笑,俯身親了雲茯苓一下,「那你想怎麼做?」
「多發一個月份例的規矩照舊,這年終獎金肯定是要有的。」
「除此之外,再發一些實物當做福利,比如布匹酒水糕點魚肉之類的東西。」
「這些東西他們過年都用的上。」
雲茯苓想到前世公司的年會,覺得這一招借鑒過來用完全可以。
既能讓大傢夥聚在一起熱鬧一下,又可以藉此激勵員工,鼓舞人心,增強員工們的凝聚力和歸屬感。
雲茯苓將年會的概念,用通俗易通的語言給蕭璟翊解釋了一遍。
蕭璟翊聽的大為驚奇。
「你這小腦袋瓜裡怎麼總能冒出來這麼多奇思妙想!」
雲茯苓嘿嘿一笑,「我就當你是在誇我了!」
說著,雲茯苓便起床去拿紙筆,把自己的想法先簡單記錄一下,明日有空時再去完善,繼而實施下去。
雲茯苓在一邊奮筆疾書,蕭璟翊則斂眉沉思。
他手下也有不少謀士和心腹將士,這些人死心塌地的跟著他,如今年關將至,他作為主公自然也該表達一下關愛。
蕭璟翊想著雲茯苓說的年會一事,覺得這法子甚好。
一起吃吃喝喝聯絡感情,再送些年禮表達下自己的關愛,讓大家知道跟著他,他絕對不會虧待自己人,日後自然會更加盡心為他辦事。
雲茯苓和蕭璟翊名下產業眾多,給他們打工的人自然也不少。
若是這麼多人聚在一起,也沒地方能容納。
雲茯苓思來想去,覺得這年會還是分開來辦比較好。
濟世堂是一波,葯園和製藥坊是一波,翊王府的下人是一波……
至於蕭璟翊的那些謀士和心腹下屬,則由他自己去慰問,雲茯苓是不管的。
最多也就是統計一下人數,採買東西的時候捎上他們那一份。
南溪莊。
自從翊王妃在莊子東邊的山丘上建了座葯園,莊戶們閑暇時可以去葯園裡幫工,賺些工錢,日子便比以前好過了許多。
眼看著年關將至,家家戶戶都在討論著採買年貨的事情。
以往過年,家中能有餘糧吃就不錯了,哪兒有錢再採買什麼年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