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2章 百思不得其解

類別:女生頻道 作者:李佳音字數:2422更新時間:25/06/27 18:26:57

第782章百思不得其解


眾人聽得也是糊塗。


李震生想了想就道:「既然知道皇後的目的,那咱們家暫時順勢而為,別讓皇後起疑。


「我去同老二說一聲,這幾日盡量查一查皇後的底細,看看能不能發現一點兒端倪。」


「好,你快去吧。」李老太趕緊點頭,囑咐道:「告訴老二,一切都要小心。」


李震生匆忙出門,坐車回了城裡。


佳音算了算,同家裡人說道:「我一會兒去找張爺爺,讓他出去遊玩幾日。


「後日下午的時候,家裡進城去請大夫,到時候消息傳開,皇後那邊應該就能如願見到我『病倒』了。


「到時候,咱們再看她有什麼動作,見招拆招吧!」


說罷,她眼見奶奶和老娘都是滿臉的擔心,又笑著說道:「別擔心,咱們家這麼做,隻是好奇皇後的目的,又不是沒辦法自保。


「大不了我進宮找皇伯伯告狀,皇後肯定會收斂的。」


李老太嘆氣,「隻能這樣了,希望你二伯那邊早早打探出結果。」


佳音臉上笑著,心裡也是憋屈。


這兩年二伯那邊的人手已經發展了很多,可以說消息足夠靈通,有事的時候也都算得用。


但宮裡,還一直是消息的空白地帶。


不是沒辦法安插人手,而是他們不能這麼做。


因為皇上一直認為李家純善,對李家也足夠信賴,若是李家在宮裡安插人手被發現,這份信賴就會崩塌。


同幾條微不足道的消息相比,皇上的信賴才是最難得的。


換位思考一下,若是李家同吳三嬸子交好,對吳家照顧有加。


突然一日,李家發現家裡的丫鬟是吳三嬸子安排的,偶爾會把李家眾人動向告訴吳家……


李家也一定會暴怒,更何況皇上。


帝王的驕傲不允許他信錯人!


之前有多信賴,相處多好,之後就會有多暴怒,怕是不毀滅李家不足以平息。


落腳兒新都幾年,李家如今已經不僅僅代表李家,還有溫家、劉家,李家被皇上厭棄,絕對會連累他們。


最重要的是侯爺,手掌兵權,也不會再被信任……


李震生在賑濟署找到李老二的時候,李老二正吃著碧玉瓜,突然見得大哥,他就猜到有事。


果然,聽得家裡之事,李老二當時就急了。


這可真是,人在家中坐,禍從天上來。


前一段針對侄女的流言,他懷疑是王家的手筆。


尚且沒有查個清楚明白,這皇後怎麼又突然跳出來了?


王家再大的本事,也不能使喚皇後為他們做先鋒啊?!


但即便再多疑問,該做的事還是要做。


很快,人手就重新調配,開始忙碌起來。


天色剛剛黑透的時候,消息傳了回來。


皇後最近沒有什麼異常,起碼宮外沒聽到什麼風聲。


若說一定要找點兒不同,那就是皇後的母親吳夫人,連續兩日進宮面見皇後,不知道母女倆商量了什麼。


李老二皺眉,結合了一下最近的朝中大事,同大哥說道:「皇後這幾年都在為生子忙碌,聽說太醫院見到皇後都要繞路走。


「什麼辦法都想遍了,皇後依舊沒有懷上皇子。


「特別是上次大朝會,有人提議請立太子,想必皇後一定更心急。


「但她心急生子,同福妞兒有什麼關係?為何要特意下藥讓福妞兒生病?


「難道福妞兒生病,她就能懷孕了?可笑!」


李震生也是想不明白,隻能說道:「皇後在宮裡,若是真有什麼動作,肯定會通過江寧侯府,咱們把這一家子盯住了就成。」


李老二點頭。


不說李家兄弟倆私下商量,就說皇宮裡,這會兒皇上用了晚膳,難得沒有去後宮,而是一邊喝著一邊問問各處的動靜。


易總管盡職盡責,說閑話兒一般把皇上該知道的,都說了一遍。


最後,他猶豫了一下,還是添了幾句。


「皇上,今日皇後娘娘派人去了碎金灘,賞賜了康樂郡主幾套首飾和一壺補湯,聽說是惦記郡主的身體……」


皇上忍不住冷哼,顯見不相信這說辭。


「她又在打什麼主意,平日自己把補湯當水喝就算了,如今怎麼還拉上了福妞兒?!」


易總管低了頭,這話頭兒他不好插嘴。


果然,皇上也沒指望他應聲,又問道:「最近坤寧宮有什麼別的動靜?」


易總管想了想,稟告道:「皇後娘娘叫了幾次太醫,又見了兩次吳夫人。」


皇上倒也聽不出什麼問題,就沒了興趣,轉而說起三公主之事。


三公主如今也有十二歲了,雖然還不急著成親,卻要開始留意合適的駙馬人選了。


新都裡的青年才俊,倒也不少。


但家世好的,才能出眾的,不願意尚公主。


家世差一些,人也一般,又配不上公主。


這麼算下來,結果就是皇家的公主也愁嫁啊。


其實皇上曾想把三公主嫁去李家,李家那麼多小子,挑一個就錯不了。


但三公主同福妞兒這個李家的寶貝疙瘩相處不好,嫁進李家,怕是日子不好過。


因為李家那幾個小子,都把妹妹當眼珠子……


一夜冷風過後,秋日的腳步好像又加快了。


碎金灘田裡的白菜和蘿蔔長得不錯,晨光剛剛灑下時候,它們就伸張開了腰身,努力吸收能量,爭取早日長大,搶在霜凍之前「成才」。


一輛馬車迅速從官路拐下小路,通過二村的關卡,奔向了新村李家。


馬車裡,拉著的老大夫也算熟人,就是回春堂的常大夫和小葯童。


畢竟有些年歲了,下馬車的時候,老大夫的腳步有些虛浮,臉色也不好。


迎出門的李老二趕緊上前攙扶,說道:「辛苦常大夫跑一趟了,我家小侄女突然上吐下瀉,很是嚴重。


「但村中供奉的大夫又有事外出,實在緊急,隻能勞煩您老人家跑一趟了。」


「伯爺言重了。」常大夫見堂堂伯爺同他如此客氣,心裡很是熨帖,趕緊恭敬還禮,然後一路跟隨進了內院。


這次,郡主的脈相沒有上次那般詭異,很容易就診的清清楚楚。


常大夫信心十足,吊足了李家人的胃口,最後得出了結論,「郡主應該是肚脯受寒,不是大事。


「老夫開上幾幅湯藥,慢慢將養,有個七八日就好了。」


李家人長長鬆了一口氣,紛紛道謝。

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