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4章 眾望所歸的喜事

類別:女生頻道 作者:李佳音字數:2598更新時間:25/06/27 18:26:57

第914章眾望所歸的喜事


「哎呀,事情就這麼定了。可急死我了!」唐老將軍第一個開口,直接嚷著,「再磨蹭下去,酒菜都涼了!」


眾人都是笑起來,紛紛勸著。


「是啊,孫大夫,這樣的好閨女好女婿,你就趕緊收下吧。」


「孫大夫,你這前半生孤苦,後半生就該好好享福了。」


「是啊,趕緊讓孩子們起來吧。」


孫大夫抹了一把眼淚,從懷裡掏出一個布包,左一層右一層的拆開,最後露出兩塊翠玉牌。


翠玉的品質不是如何出奇,雕工也一般,但看得出,孫大夫很看重。


他哽咽說道,「這是我和我髮妻成親時候買下的,本來想傳給兒女們,哪知道我沒有兒女的緣分,就是髮妻也早早過世了。


「老天開眼,讓我個年歲,又得了女兒和女婿,真是高興。


「這對玉牌不是好東西,卻是我的心一片心意。你們不嫌棄,就收下把。也算我這個沒用的義父,給你們的見面禮。」


家義立刻接過來,分了珊瑚一塊,然後兩人又是一起磕頭。


「好了,好了!喜事成了!」


「珊瑚姑娘以後有娘家了,可喜可賀!」


「是啊,今日必須多喝幾杯!」


眾人都是熱熱鬧鬧祝賀,然後酒席就擺了上來。


聽說,所有菜色都是陶紅英和趙玉茹等人親自下廚整治的,唐老將軍等人都是驚訝,轉而這心裡對李家就更佩服了。


長輩明理,晚輩孝順,這日子怎麼可能過不好呢。


照舊是正房三間,擺了三桌兒酒席。


老少男人們在堂屋,東屋是李老太和陶紅英、溫夫人、劉嫂子、蕙娘等陪著唐大夫人、嶽夫人這些女客。


西屋則是趙玉茹和文娟陪著珊瑚姑娘,琳琅姑娘和文玉,炕尾還有個小方桌兒,小冬等丫鬟照顧著孩子們在吃飯。


唐家和嶽家跟過來的奴僕,也被讓到廂房,吃一口熱飯菜,墊墊肚子。


一時間,屋裡屋外,熱鬧的不成。


雖然孫大夫剛剛「走馬上任」,但珊瑚也算有娘家人了。


李震生索性開口同嶽家和孫大夫商量起孩子們成親的事宜。


劉鏢頭在碎金灘,沒有過來。


李老太早就同劉嫂子說好了,既然家義和劉揚一起成親,就把兩個新娘子都接進李家院子來。


過後,兩對兒小夫妻想要搬出去住,隨時都可以。


劉嫂子當然高興了。


她和劉鏢頭都是普通人,自問沒能力給兒子臉上添光彩。


如今李家願意幫劉揚撐腰,真是千好萬好啊!


嶽員外也滿臉是笑,李家可是根兒金大腿啊。


李震生主動邀請,他自然也要趕緊抱住。


唐老將軍也是想著手下兩個小將,趕緊成親生子。


隻有把根兒紮在泉州,海瀾軍才算實實在在把他們留下了!


花花轎子眾人擡!


就這般,再所有人的歡聲笑語裡,下聘日子定在二月十八,成親日子定在三月二十六。


算起來,有些匆忙了。


但珊瑚在外暫住,不好拖的太久。


李老太也盼著這件大事處理完,興許就能早些回新都了。


她惦記碎金灘的老宅,惦記兒子孫子,惦記村裡村外的瑣事,更惦記寶貝孫女啊!


白日裡吵吵鬧鬧還好,晚上安靜下來,她就想孫女。


這丫頭幾乎是在她心尖上長大的,從來沒離開過她眼前啊。


如今遠隔千裡,也不知道有沒有什麼人欺負到孫女頭上。


她這心,每天晚上都恨不得在油鍋裡煎炸一萬遍……


日頭偏西時候,客人才紛紛告辭。


唐家人和嶽家人先出的門,許是也知道家裡有意和李家結親,玉文主動和珊瑚、琳琅約好過幾日去逛街。


珊瑚和琳琅也都歡喜應了。


畢竟她們三個有可能以後做妯娌……


最後離開的是孫大夫,他實在是太高興了,多喝了兩杯,有些醉意。


李家套了一輛馬車,由家義送孫大夫回軍營。


珊瑚本來打算在小院兒,給義父拾掇一間屋子,奉養他老人家休息幾日。


但孫大夫不想給孩子添麻煩,堅持要回軍營。


家義和珊瑚也沒堅持,老人家高興就好……


李家這邊風風火火採買東西,準備下聘。


很快,泉州城裡就都知道了。


劉揚娶嶽家姑娘,這沒什麼說的。


劉家出身不高,但劉揚有出息,配嶽家這個本地的商賈,也算互利互惠,各取所需。


但李家義娶一個孤女,這就驚人了。


不說李家義天生神力,戰功赫赫,在海瀾軍中如何受看重。


隻說李家那可是天武新貴!


李家義是伯爵府次子!


認真算起來,泉州城裡能配得上他的,隻有唐家女。


就是府尹的閨女都差了一截兒!


先前,李家義同洪家孤女傳出流言,人人都當熱鬧看了。


即便後來洪家女被李家接出軍營,大夥兒也猜測,李家義要納個小妾罷了。


結果,事實出乎所有人的預料,簡直驚掉眼珠子。


李家不但要迎娶洪家孤女做李家義正妻,甚至還同意洪家女認了一個老軍醫做義父!


難道李家這樣的人家,不該給孫子找個高門大戶的妻子,互相借勢嗎?


就算不這樣,總要找個父母雙全的姑娘吧。


洪家孤女可是背著克親的名頭呢,李家不怕倒黴嗎?


一時間,整個泉州都在傳說此事。


沒過兩日,嶽家那邊又喜滋滋傳出一個說法。


李家有家規,所有兒孫都隻允許娶一個妻子,不納妾。


若是夫妻倆年過四十都沒有兒女,那就過繼兄弟的孩子,還是不納妾!


而劉揚算是李家半子,也守著這個規矩,所以嶽家特別高興,不用擔心閨女以後受委屈了。


這才一時忍不住,把消息傳了出來。


不必說,泉州城裡更轟動了。


多少寵閨女的人家,後悔的捶兇頓足。


早知道李家不看重門第,又不納妾,他們就是腦袋削個尖兒也要把閨女塞進李家門啊!


如今倒好,讓嶽家一個商賈和洪家孤女撿了便宜!


李家和劉家可不管外人怎麼想,按部就班忙碌。


劉揚和家義兩人請了假,在城裡轉悠了兩日,選了兩個相鄰的小院子,作為以後的小家。


兩個小院子都是兩進的格局,地處鬧市後邊的巷子裡,算是鬧中取靜。


一進很寬敞,倒座房和馬廄、大竈間等都齊全。


二進院子也不錯,正房廂房和耳房都齊全。


兩人也沒用家裡出銀子,把他們這兩年的軍餉湊一湊,一人花了三百多兩就買下了。

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