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5章
沈老夫人喉嚨裡發出嗚咽聲,眼淚流得更兇了,涎水從嘴角裡流出來,胡嬷嬷連忙拿了帕子去擦......
沈岐見了齊雍,兩人也說起了科考舞弊的事。
齊雍微歎:“顯國公于科舉之中截取人才,重金收買主考官洩題,暗地裡接觸沒有背景的學子,給他們一飛沖天的機會,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。
”
先帝在位時,他們就這樣做了。
他們是把科舉一應漏洞、規則什麼的,全部都摸得透透的,做這種事,做得駕輕就熟。
除了顯國公外,内閣裡也有幾位大臣參與,但目前證據不足,首輔徐信安勢大,一時無法做出處置。
内閣與顯國公互為遮掩,如果不是沈昭嬑,通過沈君彥察覺了端倪,朝廷至今還蒙在鼓裡。
沈岐滿面複雜:“寒窗苦讀十年,熬一熬很容易,可大周學子千千萬,最終能上榜的,隻有三百多人,有時候錄取的人才會更少,沒有考中的人,除了硬着頭皮繼續考,就隻有捐官。
”
不管是繼續考,還是捐官,這對很多普通學子來說,都不是一條好出路。
想要出人頭地,就要劍走偏鋒尋個好出路。
齊雍也道:“繼續考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、錢财,還不知道下次能不能中,就有很多人,從少小考到白頭翁,捐官所需不少錢财打點,且不說能不能出得起,就算出得起,走了捐官這條路,基本就是絕了自己的前程後路。
”
考評的第一環,就是出身,沒有進士出身,就不可能有晉升的機會。
寒窗苦讀十年,人人對科舉都有抱負,有幾個人甘心一輩子被人踩在腳底下,不能翻身?
沈岐喝了一口茶:“最殘酷的不是科考,而是考中之後,沒有背景,沒有人脈,沒有渠道,入朝之後還能有什麼出路?
如果這個時候,有權貴主動遞上了橄榄枝,不僅保證能考中,考中之後還能得到對方的扶持,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道理,人人都懂得。
”
普通人家想要供出一個仕子,真的很不容易。
如張昌興,當年科舉的名次就十分靠前,可是最後連選館庶士吉都沒有,入朝之中,也被“發配”到了都察院。
都察院權力雖大,但是卻很虛,要看皇上給多少權利。
那時顯國公把持朝政,都察院形同虛設,也是近些年皇上親政之後,都察院才漸漸有了不小的權能。
可饒是如此,張昌興也在都察院蹉跎到死。
考中隻是第一步,入朝之後還面要更多的錢财,人脈,渠道上的打點。
如鎮北侯府這樣家世,沈君彥還要花費巨大,去打點前程,普通學子又能如何呢?
齊雍道:“科考舞弊,履禁不嚴,此次會試的主考官,與顯國公和内閣都有幹系,兩方遮掩,所以才能安然這麼久,眉縣張家有不少門生故吏受到了牽連,橫渠書院的名聲,估計要壞了。
”
“翰林院是朝廷館選人才之重地,也免不了有一通幹系,不過陳公甫應該能穩住翰林院的局勢。
”
沈岐心中有底了,想來接下來科考舞弊都不會消停。